台灣囝仔有品嘸? 一成國中生對偷竊、作弊感快樂或沒感覺
教育部大力推動「台灣有品運動」,希望提振台灣的品德風氣。一份針對「國中學生面臨道德困境時之認知、因應和感受」調查報告也顯示,超過一成的國中生,對於自己偷竊和上課作弊的行為沒有罪惡感,甚至還會有快樂的感覺,值得相關單位重視。
教育部最近積極推動「台灣有品運動」,雖然引起爭議,但也讓外界好奇,究竟現在台灣學生的道德感認知程度如何?
長期關心國中校園生命教育的中華民國得勝者教育協會24日發表一份針對全台48所學校、9520位國中生,以模擬情境問題所做的「國中學生面臨道德困境時之認知、因應和感受」調查報告。結果顯示,當國中生面臨「同學偷竊財物」以及「同學考試作弊」兩種模擬情境時,超過七成的學生都能認知這是不對的行為,也會感覺有罪惡感;多數人會積極面對,卻也有1/4的學生選擇包容、不告發,避開同儕壓力。
如果自己就是模擬情境的當事人,有6.4%的國中生對於自己考試作弊沒有感覺、5.7%感到快樂;另外有5.7%的國中生對於自己偷竊沒有感覺、6.3%的人感到快樂。換句話說,全台有超過一成的國中生,對偷竊、作弊不但不以為意,甚至還會有感到快樂的異常情緒反應,值得大家深思。負責這次調查的計畫執行人國立海洋大學林志聖博士說:『(原音)在感受部份,大概5%或6%孩子,覺得其實這也沒什麼,我沒有感覺的。5%、6%卻顯示一個異常的情緒反應,他覺得這是快樂的。青少年次文化當中,有這樣反應,值得我們深思。這是所謂次文化呢?還是風氣?為什麼有些孩子是沒有感覺的?為什麼他們會覺得是快樂的?其實我覺得這樣的結果,值得我們深思。』
林志聖認為,教育部推動有品運動、呼籲各界重視品德教育是好事,但最重要是落實,這份調查報告可以提供很好的參考。他建議應該讓學生有思辨的機會,而不是直接告訴他什麼是對、什麼是錯,才能有效建立學生的價值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