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校園霸凌 先認清嚴重性
【記者游婉琪台北報導】校園霸凌不是新聞,全國教師會秘書長吳忠泰指出,「霸凌」是由過去的「欺負」演變而來,現在只是「換新名詞解釋舊現象」。他表示,霸凌是生物叢林法則,不只出現在校園中,成人社會、動物間都存在霸凌行為,他認為「要讓校園零霸凌根本是天方夜譚」。
經費來源不清楚
教育部16日召集25縣市教育局處長與教育團體研商杜絕霸凌的可行方案。吳忠泰表示,許多人期盼校園增加輔導人力,教育部卻不說明經費來源,他建議向企業收取「教育捐」,專款專用對抗霸凌。
吳忠泰表示,許多人認為校園應增加輔導人力,卻沒人想到財源問題。霸凌是整個社會的問題,家長工作型態轉變,加班兼差成為家常便飯,使得家庭功能弱化,於是霸凌被歸責給學校。
家長為了養家餬口,經常被迫工作到深夜。無法善盡親職不是家長沒有責任感,責任該由受惠的企業承擔。他建議大企業除了捐錢給大學蓋大樓,更應該繳交「教育捐」,為國中小校園增加社工人力。
憂反霸凌淪口號
教育部長吳清基表示,教育部決議短期內不會制訂「校園反霸凌專法」,會先從現有的兒童少年福利法落實對行為當事人、學校教育人員與學生家長應盡職責與法律責任。
教育部打算將每學期第一週訂為「友善校園週」,以「反黑、反毒、反霸凌」為主軸,下學期開始辦活動營造友善校園。針對施暴學生,吳清基表示,會在身分保密原則下,輔導學生轉班隔離,杜絕問題。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謝國清觀察,許多孩子放學回家,家長只問考試成績,孩子在學校遭遇霸凌,經常不敢也沒機會說出口。針對教育部設置通報系統,謝國清建議增加網路通報機制,較符合學生習性。
謝 國清十分感慨,反霸凌不應只是口號宣誓,教育部召集縣市教育局處長開會,縣市政府也應號召學校與地方家長會、教師會一同面對處理校園霸凌。他認為校園黑幫 與毒品事件,都與在地黑道勢力相關,政府應重視地方教育團體的力量,把家長當作教育合夥人,告訴家長「不要只關心孩子成績」,讓孩子勇於說出遭受欺侮的心 聲。
苗栗縣教育處處長彭富源建議教育部採取獎勵機制,鼓勵校方尋覓校園社工人力。他舉例,搶先增聘校園社工的縣市,教育部可加碼補助經費,才不會讓地方首長抱持「別人都沒做我何必先做」心態。
教師觀念需加強
兒童福利聯盟研究發展處副組長邱靖惠表示,兒盟長期研究校園霸凌的觀察發現,許多老師連「何謂霸凌」都不清楚。現行兒少法中,針對同學間恐嚇威脅行為已有規範,老師們卻認為這類行為不構成違法,忽略嚴重霸凌事件形成前的端倪。
邱靖惠認為反霸凌沒必要制定專法,而是在現行法律中加強校園法治觀念,改變老師「問題沒那麼嚴重」的觀念,提升教師的管教專業,讓老師有能力輔導霸凌問題。
她舉例,有位老師班上學生患有學習障礙,上課經常以頭敲桌子,發出吵雜聲音引發同學不滿。這位老師請班上同學針對這位學生拍攝紀錄片,讓學生從觀察中發現這名學障生的特點,也意外發掘這位學生的繪畫天份。
團體中,有的學生愛恨分明、有的學生卻能與人為善。吳忠泰建議老師透過觀察,找出和大家都能相處融洽的學生,安排在被排擠的學生座位附近,或是打掃同組,給予被排擠的學生「補償式友情」,將能有效降低霸凌的機率。
■霸凌問題始終存在校園中,如何讓孩子安心學習,成為家長迫切關心的議題。(文/林欣志 圖/郭晉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