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學批評──新豐折臂翁、老母刺瞎親子目(學生作品)

 

簡諍國文中壢洪明班──育達高中  胡嘉駿同學    習作範例

 

一、文學比較

 

內容:甲文:白居易-新豐折臂翁

 

   乙文:袁水拍-老母刺瞎親子目 



 

從古至今沒有人喜愛戰爭,更沒有人喜愛殺人。

 

甲文中,主要是在描述新豐老翁年輕時,因害怕戰爭而在徵兵前把自己的右臂給槌折臂,讓自己不必去雲南打仗,而和玄孫對話的過程;乙文中,主要是在描述老母親因國共內戰的可怕,不想讓還子去征戰而拿起鋼針,刺瞎孩子的眼而不需從軍,兩篇皆是反戰的文章。

 

兩篇的戰亂背景皆大不相同,甲文是唐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乙文則是民初的國共內戰,而內容的說明人稱也不一樣,甲文是以第三人稱旁人來描寫老翁與玄孫的對話方式;乙文則是老母親獨自的口吻方式,孩子只是個道具罷了,就連節令也大不同,甲文未說出季節但有寫出時間夜深;乙文則是季節、時間皆描述出來,傍晚、大寒冬,而利用寒冷的冬天強調戰爭的可怕性與恐懼性,也導致許多人會因此反戰,而恐慌所以甲文中的老翁年輕時才會有拿大石而折臂;乙文中的老母親對戰爭的恐懼而刺瞎孩子的明目。

 

甲文中說明了唐代的安史之亂的可怕性,五月的萬里長征南行,村中哭天喊地,與家人別離的痛苦,而在唐以前與以後,征戰的人無一回,因此造成老翁的害怕;乙文而是老母親內心的獨白而描述打完國仗又打自己人,徵兵偏招到我兒子,哭天喊地也沒人理會,隔天早上孩子就要啟程,於是趁孩子還未睡時,拿鋼針刺穿兒子之目,兩篇皆為反戰,但避免從軍的方式卻大不同,甲文是老翁害怕折自己的臂;乙文則是老母親害怕孩兒戰死沙場而刺穿眼。

 

墨子主張「反戰」的思想,從古至今誰希望戰爭?誰希望國破家亡?我相信應該沒人希望過著痛苦的日子吧!

 

歡迎同學觀摩,與各界人士批評指導。

 

簡諍國文    網路小組    敬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j45168 的頭像
    jj45168

    簡諍國文團隊

    jj45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