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前考試院長孔德成廿八日因心肺衰竭病逝,享壽八十九歲,辭世時家屬均陪侍在側。孔德成是孔子第七十七代嫡孫,內政部表示哀悼,考試院將全力協助治喪。靈堂暫設於台北慈濟醫院地下二樓助念堂。
由於民國二十四年開始,將孔德成的孔家世襲爵位「衍聖公」改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也是政府僅存的世襲特任官,每月比照部長級待遇,領有十多萬的俸祿。內政部也表示,將檢討存廢。
內政部表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孔德成先生為孔子第七十七代嫡孫,畢生致力於儒學之倡導與傳承。國民政府時期,為彰顯孔子德教,弘揚儒家精神,於民國廿四年明令以孔子「嫡系裔孫」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同年孔德成經國民政府任命為奉祀官並宣誓就職,迄今已七十三年。
內政部表示,奉祀官之設立具有傳承孔孟道統,發揚儒家思想之重要意義,奉祀官主要任務為出席祭孔典禮,擔任奉祀官職務,但也應在現代社會,發揮更多功能。
不過三年前,孔德成以行動不便為由,未再出席祭孔大典,今年祭孔大典則由秘書鄭毅明代為上香。孔德成的孫子、孔子第七十九代嫡次孫孔垂長,則擔任台北孔廟「崇聖祠」家祭主祭官。
內政部指出,孔德成逝世後,奉祀官繼任人選如何產生,以及奉祀官制度如何順應時代需要予以調整,內政部表示將等孔德成的治喪事宜辦完後,參酌家屬意見並會商相關機關,妥慎處理,考慮存廢。
考試院秘書長林水吉表示,孔德成前院長任內,樹立國家文官體系的官制官規,貢獻卓著,將在靈堂成立後,由代院長伍錦霖帶隊前往孔前院長的靈前上香致意,考試院並將召集成立治喪委員會,全力協助家屬辦理後事。
前考試院長孔德成昨天以八十九歲高齡辭世,他集學者、書法家、美食家,甚至國大代表等多種身分於一身,一生豐沛。望之儼然,即之也溫,在孔德成的身上可清晰尋得孔子的身影。
未百日 就接衍聖公爵位
做為孔子第七十七代嫡裔,孔德成擔任奉祀官看似順理成章,但當年卻曾經引發不小的危機。孔德成出生於民國九年二月,他出生前的三個月,世襲的「衍聖公」孔令貽病故;孔令貽的正室未留子嗣,妾室則生了兩個女兒,因此這個第三個孩子到底是男是女,就成了當時全國都關注的大事。
當孔德成出生消息傳出後,「衍聖公」確定後繼有人,當時山東曲阜全城都還鳴放鞭炮慶祝,北洋政府也鳴放禮炮十三響。還未滿百日的孔德成,接下「衍聖公」的世襲爵位。民國二十四年,時年僅十五歲的孔德成,有感世襲爵位不宜存於民國,主動請求國民政府撤銷「衍聖公」。
十五歲 成最年輕特任官
但基於孔家道統不可廢,孔德成也從「衍聖公」變成國府的「大成至聖先師孔子奉祀官」,成為國府最年輕的特任官,這個紀錄迄今尚無人打破。
民國廿六年底,曲阜淪陷,國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為免孔德成淪為日軍階下囚,派七十二師師長孫桐萱親自將孔德成護送到武漢,後來再遷居重慶。民國三十八年大陸易幟,孔德成又隨國府來台。
掌試院 學術生涯的意外
雖然擔任「奉祀官」,但孔德成一向以學者自居,與學界的關係較諸政界深厚得多。在民國七十三年接任考試院長前,與政治比較沾得上邊的職務,也只有國民大會代表、國民參政會參政員等職務。即使近年,被問到前民進黨「去中國化」的問題時,他也強調自己「是個教書的人,只談學術」。
擔任考試院長,對孔德成也是個意外。中共在文革期間批孔揚秦,但一九八二年重新把孔家人抬出來,任命孔德成的姊姊孔德懋擔任政協委員。當時在台灣的國民政府考試院長出缺,故總統蔣經國本來屬意由別人接任,但據說蔣夫人宋美齡親自打電話給蔣經國,要他讓孔德成接任,以示中華民國更重視孔孟道統。於是這個位子就落到了孔德成的身上,連任九年。
教三禮 精通美食與書法
孔德成來台後,自民國四十四年起,就在台大教授「三禮研究」、「金文」、「青銅彝器」,桃李滿天下。不僅僅是有聖人遺風的孔子嫡孫和翩翩君子風度的學者,孔德成還是個自成一格的書法家、美食家。不過惜字如金的孔德成不輕易揮毫,他的學生只能找老師一起吃飯,酒酣耳熱之際,再請老師揮毫。孔德成發現後也不以為忤,嘴巴上說自己上當,但還是會爽快的提筆揮毫。
孔德成本身也是非常講究的美食家;儘管求字不易,孔德成倒是非常喜愛到台北的各北方餐館吃飯,而且不吝於給餐館一些對於孔府家菜的指導。
守道統 孔墓被掘最遺憾
儘管兩岸開放多年,但孔德成自從離開大陸後,再也沒有踏上故里一步。除了對道統的堅持外,一般都認為這與文革期間,孔家墓園包括孔子和孔德成父母的墳墓,都被紅衛兵掘開。中共官方對此始終沒有給一個交代,也沒有道歉,恐怕也是孔德成晚年很大的一個遺憾。
孔子第七十七代嫡孫女、九十二歲高齡的孔德懋女士,昨天在北京家中聽到最後一代「衍聖公」孔德成在台北逝世。她在回憶多年前和胞弟孔德成相逢時的情景時,不勝唏噓。
孔家曾被喻為「天下第一家族」。在中國歷史上,唯有孔家不受改朝換代影響,傳承上千年(今已傳至第105代),形成獨一無二的孔府世家。孔德懋是孔德成的胞姐,是見證這個歷史家族的代表人物。
山東曲阜的孔府世家傳承至七十七代嫡孫,原有姐弟三人。二十世紀中葉,世道巨變,大女兒孔德齊早已去世;小兒子孔德成一九四九年去了臺灣,留在大陸的就是二女兒孔德懋。
在大陸文革「批林批孔」時期,孔德懋等孔家族人受到嚴重波及,北京粉碎「四人幫」之後,孔德懋獲得平反,隨後曾當選全國政協委員,擔任中國孔子基金會副會長等工作。
孔德懋小的時候,孔府的主人只有四個人,但包括管家在內的僕人數百名,最多時達到七百多人。孔府的僕人大多是世襲的,祖祖輩輩在孔府當差。
孔家這對胞姐弟在經歷四十年分離後,直到一九九○年底,兩人才在日本首次相會。孔德成是應邀前往麗澤大學講學,孔德懋也剛好應日本倫理研究所丸山竹秋理事長的邀請前往日本訪問,因此,兩人才安排在日本東京見面。
一九九三年,孔德成寫了《風雨一盃酒,江山萬里心》的條幅,託人從台灣寄給了在北京姐姐孔德懋。孔女士將胞弟的條幅用鏡框裝好後,掛在客廳的牆上。昨天,她聽聞「衍聖公」在台逝世,在孔德成題贈的條幅前,睹物思人,神情哀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