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0天前新聞 學測作文題目
【聯合報╱記者陳智華/台北報導】簡諍國文   善意引用

今年大學學測昨天登場,考生在進入考場前,不忘先來個擊掌互相加油打氣。 記者徐兆玄/攝影
本月十七日大法官釋憲,認定大學生如不滿學校處分,有權提起訴願和行政訴訟;昨天登場的大學學測引導寫作,就以這則十天 前才發生的新聞要考生論述「學校和學生的關係」;由於寫作需要較嚴謹的邏輯分析與申論,難度較高,也出現在作文題目中的台大校長李嗣涔說,考生如果沒有深 入思考,只是泛泛寫作,不會得高分。

今年國文作文題目首度引用司法院大法官會議第六八四號解釋,認定學生有權對學校的處分提起行政訴訟,但也提到李嗣涔的回應說,這項解釋可能造成學校與學生關係緊張,可能影響教學,要求考生以在學校的親身體驗或所見所聞,據此申論「學校和學生的關係」。

高中和補教老師認為,題目看似容易發揮,「要得高分很難」。以往如「回家」、「漂流木的獨白」等題目,文體不只論說一種,還可採抒情方式,這次只能論述,且要有邏輯分析再加上批判,難度很高,台北市景美女中老師陳嘉英說:「對文筆好的學生不太有利」。

各界對題目出得好不好反應兩極,李嗣涔對自己說的話入題表示「訝異」,但他認為,這種考法要學生深入思考,可帶動學生養成思考習慣,「出得非常好」。

李嗣涔說,考生如只是泛泛回答,不會得高分,必需深入本質去思考,就像法國高考有哲學思考的問題。由於一進大學就需深入思考能力,希望這樣的考題能引導高中學生養成思考習慣,對未來非常有幫助。

補教老師簡諍指出,近年來師生關係發生很大改變,如霸凌等,也有對立,結合時事、生活出題立意很好,作文題深具創意。

北市師大附中老師林麗雲認為,「命題不符合學生的經驗與思考」,高中生未必覺察到這個議題,自身或校園也沒有這樣的經驗,會有城鄉差異,放在公民試題較好;且說明文字冗長,要根據大法官和李校長反應下筆,限制很多,「立意雖好,作為中學生試題不當」。

簡諍說,之前時事題事件發生時間都距考試有一段距離,很少出考試前一個月的時事題,不少學生可能會驚慌。大考中心主任牟宗燦說,「時事題中的事件發生時間不是重要考量,題目好不好才是重點。」

引導寫作題目

司法院大法官會議做出第六八四號解釋,認定大學生如不滿學校的處分,有權可提起訴願和行政訴訟。臺灣大學李校長表示,依據《大學法》的規定,學校在法律的 範圍內有自治權,學生也有很多申訴管道;大法官做出這項解釋,可能造成學校和學生之間關係的緊張。學校是教學的地方,學校和學生之間的關係,應如何維持和 諧,避免陷於緊張,而影響教學活動,是學校和學生雙方面都應關心的問題。對大法官的這項解釋和李校長的反應,以你在學校的親身體驗或所見所聞,請以「學校 和學生的關係」為題,寫一篇完整的文章。文體不拘,文長不限。 (資料來源/大考中心)

【2011/01/28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j45168 的頭像
    jj45168

    簡諍國文團隊

    jj45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