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 選五專 升學 選高職

 
2008/06/06  【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      簡諍國文    善意引用

 

五專生的出路變窄?教育部技職司表示,從產業人才的培育考量,五專仍不可廢,針對蕭同學從明志科大五專部畢業後升二技管道受阻,教育部會要求校方要做好升學就業的輔導。

 

教育部統計,97年度五專招生名額18372人,比97年度二技日間部招生名額14432人,多了近4000人。但近年技職院校在「總量管制」和經營成本考量下,減收或關閉二技科系有增加趨勢,今年二技的招生名額只有95年的五成多,造成五專生升二技的選擇越來越少。

 

技職司官員表示,五專電機科是配合產業界中階人力的需求而設的,但官員也坦承,近年來因為大學部電機系招生員額大幅增加,以及產業外移,部分學校因此不再辦二技招生。

 

教部承諾輔導個案

 

官員強調,技職院校如果要關掉二技部門,更要照顧好現有五專生權益,提供充分的升學資訊或就業輔導,不能讓學生陷入恐慌。官員表示,將致電明志科大關切蕭同學的個案問題。

 

 

基測考生如何做出不後悔的升學選擇?經常到國中宣導多元入學的木柵高工校長楊萬和表示,近年五專的角色逐漸萎縮,升二技的機會也越來越少。他建議家長和考生,如果孩子想要繼續升學,不妨選擇高職;但如果考生只想學得一技之長,早日進入職場,仍可以選擇讀五專。

 

 

二技消失中! 五專生升學難上天

 

2008/06/06  【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      簡諍國文    善意引用 

 

台北市 蕭 太太的兒子今年要從五專畢業,親戚朋友的小孩昨天拿到基測成績單,問她讀五專的意見, 蕭 太太勸他們不要讀五專。因如果聽政府的話讓孩子選技職,升學管道越來越窄。

 

蕭同學五年前參加國中基測考230多分,可以上台北市社區高中或大安高工,15歲的國中生難以下決定, 蕭 太太和蕭爸爸認為,政府教育政策鼓勵技職教育往專才發展,決定讓孩子讀五專,當時他以推甄第11名進入明志工專電機科。

 

但蕭同學今年要參加二技考試,才發現國立科技大學只剩下台科大二技有電機系,連他所就讀的明志科技大學也悄悄把二技電機系關閉,讓蕭同學和班上50幾位同學感到前途一片茫然。

 

太太說,對五專生來說,二技是最直接的升學管道,否則就要補習參加四技或插大轉學考,這兩者都要降轉、損失一年時間。插大名額非常少且是單招,相對於高中和高職生,五專生的升學之路走得很坎坷。

 

太太不滿的說,說什麼鼓勵技職教育、注重專才和證照制度,「完全是在欺騙家長及可憐的五專生。」蕭同學考取四張證照,但考二技時都沒有加分作用。

 

她表示,五年前小孩國中畢業矇矇不懂,家長替孩子決定讀五專,如今看到兒子抑鬱不語,她心中充滿愧疚,「如何向小孩交代?」

 

太太說,她三年前就向教育部陳情,但都沒有得到答覆,她不平的說:「家長配合技職教育政策,但教育部有重視五專生嗎?」她的孩子五年前選擇讀五專,誰能料到五年後,很多學校紛紛關掉二技,讓五專生看不到前景?

 

記者詢問蕭同學就讀的台北市某國中,校方表示,已發現五專生的出路比較窄,最近為畢業生做多元入學輔導時,也提醒家長要做「慎重」的選擇。

 

 

 

第一年新生 第二年畢業 二技生好焦躁

 

2008/06/20  【聯合報系校園特約記者劉坤豪/台北報導】      簡諍國文    善意引用 

 

一般大學要讀四年,無論是升學或就業,學生有相對充裕的時間來思考自己的未來,但對二技的學生而言卻好像不是這麼回事。考完統一入學測驗後,當一年新生,第二年就得從學校畢業,尤其是因二技減招而被迫改選主修的學生,還來不及思考,就被推上就業或升學的火線,他們焦躁的說:「根本不曉得自己的未來在哪。」

 

台科大外語系大三的林益廷表示,其實這和五專的學制有很大的關係。雖然五專是就業取向,但在「學歷掛帥」觀念的影響之下,同學們普遍都會繼續升學,也就是說,在考完統測之前,大家的心態跟聯考前的高中生並沒有兩樣。「好不容易考完二技,心情也跟著鬆懈,就更不可能去思考這個問題了。」

 

同校資管系大三的張德萱也有相同的看法。他說,對想要繼續升學的人來說,才剛考完二技,休息不到一年,就得馬上開始準備研究所的入學考試,生活雖然充實,但壓力總是不小。至於想要直接投入職場的學生,由於沒有太多的時間思考,都還處於摸索階段,懵懵懂懂,也真的不曉得自己能做或該做什麼,加上父母師長「有意無意的關切」,常常搞得自己焦躁莫名,壓力極大。

 

針對同學們的疑慮,台科大就業輔導組主任陳翊群談到,其實各個學校的諮商輔導組以及就業輔導組都有相當多的資源可以利用。舉例來說,若是同學尚未找到自己的興趣,不妨到諮輔組走走,和裡頭的老師談一談,或是做些興趣量表的測驗,儘早幫助自己釐清未來的方向。

 

至於決定投入職場的同學,也可多利用各個學校舉辦就業博覽會的機會,「先試試水溫」,看看廠商需要怎樣的人才,或具備怎樣的能力,與自己的條件是否吻合等。此外,若是校內有開設與就業相關的課程,也可多加利用。「若是不想有學分的壓力,」陳翊群建議,不妨以旁聽的方式學習,「只要用心,絕對可以學到不少東西。」

 

再不然,和自己的導師或系上的教授多聊聊,也是幫助自己提早發掘興趣、釐清未來的好方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j45168 的頭像
    jj45168

    簡諍國文團隊

    jj45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