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文章分析

範文01

 ()歐陽脩藉管仲言論,「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先闡明四維之重要,肯定四者平等地位,若不發揚將致國滅,使論點具信服力。隨後細部抒發「廉恥」為立人之大節,攸關國家興亡,這正與管仲的國乃滅亡相呼應,使觀點越論越明。

()顧炎武強調的觀點由所言「四者之中,恥尤要也」可見。此說明羞恥心對個人以及天下國家的重要性,同時對士大夫無恥的行徑,表達批判,以之警戒自己及士人勿忘社會責任,要行己有恥。

 ()三人言論脈絡先由管仲的四維並舉,其後強調歐陽脩的廉、恥,最後側重於顧炎武的恥。文意層次分明,脈絡有序,寫作手法如同剝殼見筍般逐層脫卸,至最後歸納中心思想,一氣呵成,呈現清晰顯明的論述層次。(289)

(本作品感謝簡諍國文左璇老師現場示範寫作)

範文02

()歐陽脩以管仲提出的四維之論,闡發禮、義、廉、恥是治人之大法、立人之大節,若因不廉而無所不取、不恥而無所不為,則天下亂而國家亡。

()顧炎武認為,四維之中,恥尤為要。人之不廉、悖禮、犯義,根本的緣由就是失卻了「恥」之一字,引伸出來,得到了與時代相應的論點「故士大夫之無恥,是為國恥」。

()由歐陽脩引管仲之言,可看出管仲在立論的焦點上,禮義廉恥同樣重要,占有相同的分量;而歐陽脩緊跟著的論述,分述禮義、廉恥,再由「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一句,把廉恥兩者獨立出來,特重論述。再到顧炎武,則以「四者之中,恥尤為要」,將論述的重點精縮到「恥」之一字。是由大到小、由寬到廣、由鬆到嚴的層遞。(298)

(本作品感謝簡諍國文郭庭茵老師現場示範寫作)

範文03

()歐陽修藉管仲的「禮、義、廉、恥是國家的四種綱要」來闡述禮、義為管理百姓的規範;廉、恥,是教化百姓的操守,若無規範操守,人便沒有不敢做的事,且「上行下效」,上位者如此,國家滅亡不遠矣。

()顧炎武認為四者當中,「羞恥心」最為重要,並以孔子「自己做事情要能夠有羞恥心」、孟子「人不可以沒有羞恥心。人如果把沒有羞恥心當作可恥的話,那就不會招來恥辱了」的言論證明。最後提出自己觀點作結:「人不廉潔才會違背禮法、冒犯義理。所以若士大夫沒有羞恥心,就是國恥!」

()管仲提出四者皆重的大綱,歐陽修借此大綱再詳細闡述了四者的重要;而顧炎武則在此四者中,再特別挑出「恥」論述。此三人展現由淺入深的論述層次。(298)

(本作品感謝簡諍國文葉胤諍老師現場示範寫作)

範文04

()歐陽脩藉由管仲的言論,進而將治國的四項綱紀分成兩個部份,禮、義是治理百姓的重要法則;廉、恥是教化人民的重要德目。

()顧炎武深感明朝的滅亡,是因為明末士大夫寡廉鮮恥,同時暗諷當代士大夫媚世無恥的言行。提出「恥」的重要性,一旦人喪失了廉恥心,則世風衰敗,國家也將隨之覆亡。

()管仲將四維並舉,無所謂大小先後之分,強調四維並重,缺一不可;歐陽脩則強調廉恥,以「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說明,而顧炎武則認為四者之中,恥尤為要,並引孔、孟之言,進一步提出「人之不廉……,其原皆生於無恥」。(248)

(本作品感謝簡諍國文張瑋老師現場示範寫作)

範文05

()歐陽修在《五代史.馮道傳》的論贊部分中,引用管仲之言,肯定「四維」對於一國立基之重要性,並以「立人」(修身)及「治人」(平天下)兩觀念雙軸並行,發展出他所認為的「四維」進程及其關聯性。

()顧炎武在第二段即開宗明義的強調「恥」為四維之首要,並以孔孟之言穩固立論根基,據此彰顯「恥」對於個人人格發展上的絕對影響。不廉、悖禮、犯義等行為最後都必須歸咎於「無恥」的觀點上,在在證明了任何行事上的錯誤都拖離不了「恥」範疇。

()本文大量引用前人所言及經典,除強調作者言論之根據,更能使讀者對於文章欲呈現之概念能有所認同及理解。在典故的引用及陳述、解析上,顧炎武以層遞的方式,從管仲的四維並重,到歐陽修的雙線分論,將文章佈線逐漸集中到「恥」的觀念上,形成「聚光燈」的效果。不僅立論鏗鏘有力,有助於全篇文氣之流暢及力度,更能完整表達作者欲宣達的理念。(363)

(本作品感謝簡諍國文詹懿玲老師現場示範寫作)

範文06

 ()歐陽修把四維分成兩個部份,治人與立人,把自己的德性修好,才有辦法去治理其他事,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正是此意,沒有廉恥則什麼事情都敢去做,對國家百害而無一利,因此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實有根據。

()顧炎武的論調則以恥為最重要,他認為四維當中如果無法做到恥,則其餘三維都將免談,他引用孔孟之語來加強恥的重要,加深自己的說服力,接著使用了比喻法來映證自己的說法,而且特別提出了「無恥之恥,無恥矣」的強烈措辭讓自己的恥論調更加鮮明。

()管仲的論調將寺為何而為一,並無所謂大小先後作用之分,同時強調四維之重要性,缺一不可且要同時做到;歐陽修則主張二分法,將四維一分為二,而顧炎武將恥單獨挑出來講,將焦點集中在恥字,是一種循序漸進的手法。(317)

(本作品感謝簡諍國文吳庭輝老師現場示範寫作)

範文07

()歐陽文忠公將管子的四個綱紀,再分為兩兩一類:禮、義是治理人民的重要法度,廉、恥是樹立人格的重要節操。並進一步將「廉、恥」視為國家社會的動亂與否的關鍵。

()顧亭林先生身處明末清初之際,對於當時士大夫改變節操,以求富貴榮華之舉深感厭惡。並認為那些缺乏羞恥心的人不知廉潔而又悖犯禮義,簡直是國家的恥辱!

()顧炎武先以《五代史‧馮道論贊》中,所引管仲之言,帶出「禮義廉恥」四大綱要,輔以歐陽脩之史筆,分類「禮義」與「廉恥」二類,並引歐陽脩之分論「廉、恥」,而顧炎武本身則加以強調「恥」之重要性。可看出其中由大分類到小細項、結構由鬆散到嚴謹、文意由廣義到狹義的層遞現象。(285)

(本作品感謝簡諍國文李語諍老師現場示範寫作)

 


(以上所有資料皆為簡諍國文版權所有)

(歡迎引用)

(但對惡意盜用抄襲者,作為商業牟利者,保留法律追訴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j45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