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為題組

閱讀下列二段引文,回答10-11題。

甲、孫必振渡江,值大風雷,舟船蕩搖,同舟大恐。忽見金甲神立雲中,手持金字牌下示;諸人共仰視之,上書「孫必振」三字,甚真。眾謂孫必振:「汝有犯天譴,請自為一舟,勿相累。」孫尚無言,眾不待其肯可,視旁有小舟,共推置其上。孫既登舟,回視,則前舟覆矣。(蒲松齡《聊齋誌異・孫必振》)

乙、邑人某,佻達無賴,偶游村外,見少婦乘馬來,謂同游者曰:「我能令其一笑。」眾未深信,約賭作筵。某遽奔去,出馬前,連聲譁曰:「我要死!……」因於牆頭抽粱(粱:高粱莖)一本,橫尺許,解帶挂其上,引頸作縊狀。婦果過而哂之,眾亦粲然。婦去既遠,某猶不動,眾益笑之。近視,則舌出目瞑,而氣真絕矣。粱本自經,豈不奇哉!是可以為儇薄之戒。(蒲松齡《聊齋誌異・戲縊》)

10.最能凸顯以上二段引文描寫上共同特色的選項是:

(A)人物(B)對話(C)情節(D)場景

解答說明:(C)。兩段引文並無特殊的人物、對話及場景的描寫。(補教國文師資群主解)

 

11.關於以上二段引文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甲段主旨在彰顯人性溫暖        (B)甲段充分展現反諷性效果

(C)乙段主旨在強調應信守承諾      (D)乙段由悲而喜暗喻人生無常

解答說明:(B)(A)甲段凸顯人性自私為己的一面;(C)乙篇主旨強調人的行為不可過份輕薄;(D)乙段由喜而悲(簡諍國文團隊主解)

 

12-13為題組

閱讀下列文字,回答12-13題。

臺灣有許多河流深情的低吟新舊生命的更新與輪迴,孕育高山與平原的歷史、文化及各族群的光輝。

……如果沒有了河流,人們仍然能活下去,但卻會變得毫無情意。

臺灣的河流在短短的三十年內,將面臨長達億年壽命的臨終時刻,這是臺灣土地歷史上最大的災難,也是生存的孽緣。許多河流在不久的將來將無法回到大海的懷抱,成為斷河。

現代人只要水不要河流,他們將不愛的留給河流拋給河川,然後以水利工程技術建堤防隔絕人河關係,建水壩和攔河堰截斷回到大海老家的路,用越域引水抽乾河水,滿足人類需水的慾求,很少人盡心盡力去整治復原河流,以免重蹈中東沙漠化的終極命運。

治療和呵護重病的河川只有一條路,那就是河禁。在十年至二十年內儘可能禁止人類進入河川,禁止任何侵犯河流的行為,建造衛生下水道,編組河川警察,建立控制污染的追查網路和人力系統,把砂石採集權收回國營,廣建濕地湖泊補注地下水,讓河流休養生息恢復健康。

不然,河流終將成為臺灣人的記憶、被遺忘的大地之歌。(曾貴海〈河流終將成為記憶〉)

12.依據引文,符合作者觀點的選項是:

(A)河流雖被破壞,人們還是能繼續生存,不會有絲毫改變

(B)河流生命的迅速枯萎,起因於地層的自然變動

(C)河流如被破壞,他所孕育的歷史文化光輝,將面臨終結

(D)河流即使被攔腰截斷,也不會影響它源遠流長

解答說明:(C)(C) 由文中「人們仍然能活下去,但卻會變得毫無情意」可知。 (簡諍國文團隊主解)

 

13.依據引文,作者認為臺灣河流面臨的災難是:

(A)因為氣候暖化,將遭遇沙漠化

(B)因為經常泛濫,隔絕了人河關係

(C)因為現代人需水量大,河流將枯竭成為斷河

(D)因為現代人不要河流,河流的生態遭受破壞

解答說明:(D)(D)由文中「如果沒有了河流,人們仍然能活下去……」以及「現代人只要水不要河流……」可知。(簡諍國文團隊主解)

 

14-15為題組

閱讀下列文字,回答14-15題。

寫過極短篇的人都知道它易寫難工,長久以來,這也成為此一寫作運動的瓶頸。一般人認為敘述一則故事、製造一個意外的結局,便是極短篇的典型樣貌,卻不知真正的極短篇乃是以最經濟的筆法,把動作、人物與環境呈現在單一的敘述過程中,這是一個高難度的寫作形式,也是一種講求語言容量的藝術,即使是對具有專業素養的作家都是一種挑戰。要做到尺幅千里、須彌芥子,在有限中包涵了無限,的確不容易。……金聖嘆所說的「一筆作百十來筆用」,正可以作為極短篇美學的圭臬。(瘂弦〈極短篇美學〉)

14.本文認為「極短篇」最重要的特色是:

(A)使有限篇幅涵蘊無限旨趣

(B)筆法極經濟而敘事極繁複

(C)講究語言精練和刻畫細膩

(D)為故事塑造個意外的結局

解答說明:(A)(A)如文中「要做到尺幅千里、須彌芥子,在有限中包涵了無限」所言。(補教國文師資群主解)

 

15.依據文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尺幅千里」指以大見小

(B)「須彌芥子」指以小見大

(C)「一筆作百十來筆用」是說文體多樣

(D)「美學圭臬」是說文學和藝術的標準

解答說明:(B)(D)(A)指篇幅雖短而內容豐富,氣勢遠大,當為「以小見大」;(B)「須彌芥子」典出《維摩詰經》不思議品:「須彌納芥子,芥子納須彌」言佛法廣大,無所不包而大小無礙,論諸文意,建議以(B)選項為正解;(C)「一筆作百十來筆用」當指極短篇內容的濃縮凝練;(D)以「美學圭臬」是說文學和藝術的標準來詮釋文旨,似有過度解讀之嫌。(補教國文師資群主解)

註:本題為今年之爭議題,有關爭議議題請於稍後參見簡諍國文100學測專題分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j45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