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貳部分:非選擇題(佔45分)

說明:本大題共有二題,請依各題指示作答,答案務必寫在「答案卷」上,並標明題號。  

一、簡答(9分) 
    齊人有馮諼者,貧乏不能自存,使人屬 孟嘗 君,願寄食門下。 孟嘗 君曰:「客何好?」曰:「客無好也。」曰:「客何能?」曰:「客無能也。」 孟嘗 君笑而受之,曰:「諾!」 左右以 君賤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頃,倚柱彈其劍,歌曰:「長鋏歸來乎!食無魚!」左右以告。 孟嘗 君曰:「食之,比門下之客。」居有頃,復彈其鋏,歌曰:「長鋏歸來乎!出無車!」左右皆笑之,以告。 孟嘗 君曰:「為之駕,比門下之車客。」於是乘其車,揭其劍,過其友,曰:「 孟嘗 君客我!」後有頃,復彈其劍鋏,歌曰:「長鋏歸來乎!無以為家!」左右皆惡之,以為貪而不知足。 孟嘗 君問:「馮公有親乎?」對曰:「有老母。」 孟嘗 君使人給其食用,無使乏。於是馮諼不復歌。(《戰國策.齊策》) 

    上列引文是大家熟悉的馮諼客 孟嘗 君的故事,其中三處畫線部分,分別表現了 孟嘗 君、左右之人、馮諼的心態。請閱讀全文,仔細推敲,分別說明三者的心態。〔注意:請標號分項說明。〕

範文

孟嘗: 
    以此無能之人,還想到我孟家混口飯吃,真是可以了。不過,想想反正吃不完也要餵豬,想來就讓他吃吧!人家都說我「孟嘗」、「四海」、「阿莎力」,但也不能太過份。唉!這馮諼臉皮也夠厚的,想想堂堂我戰國四公子,養士三千,本來也是小事一樁,但還是有經濟壓力,萬一哪天收成不好,入不敷出,那怎麼辦?人總該未雨綢繆吧!想拒絕他,他又偏偏找個有力人士,真是的!不給他面子又不行,心有不甘啊!這樣吧!表面上就收他下來,暗地裡我就冷笑一下,相信底下的人應該知道我的心意,接下來就看馮諼這傢伙臉皮有多厚了!

 左右: 
    就這麼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人想要寄宿丞相家裡?看我們家主子的臉色,八成是不願收又不得不收,這樣好了,我們就給他基本供應,吃大鍋飯、睡大通舖,出門就靠他自己兩條腿,這樣已經夠優厚了,誰叫他想以無能之人來打混呢?還一天到晚唱那什麼歌,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難道他不知道進我們家大門需要兩把刷子的嗎?

馮諼: 
    俗話說的好「百無一用是書生」,我馮諼雖然「學富五車」、「才高八斗」,終究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唉!明知 孟嘗 君是個勢利眼,如果沒什麼特殊才能是沒法進來的。算了!厚著臉皮勉強先找個安身之處吧!雖然,靠在門柱上把主題歌唱了三遍,總算吃、住、行都有了水準,他們的臉色難看我也知道,其實他們不懂我的心,我層層要求是希望無後顧之憂,「士為知己者死」, 孟嘗 君這份情還是要報的。我駕車出去,不是落水狗上岸──抖了起來,只是希望大家知道「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這是在「拋磚引玉」, 孟嘗 君啊! 孟嘗 君,將來你會知道我是多麼有用的人。 

(本作品感謝簡諍國文楊墨老師現場示範寫作)
 

孟嘗:
 
    想我堂堂戰國四公子,有什麼是我給不起、付不來?來來來,管你是雞鳴狗盜之徒,還是經世致用蓋世奇才,我田家那怕有吃完的糧、燒盡的柴!我就是豁達大度的田家小開!


左右:
    看那厚顏無恥的馮諼,有什麼是他不忍提、不敢嫌?去去去,馮諼這不勞而獲之徒,整日狂妄自大遊手好閒,我老闆就算是炊金饌玉、日食萬錢,老闆荷包也你沒馮諼臉皮厚上天!

 馮諼: 
    想我隱忍不作施計謀,有什麼是我說不得、不得說?呵呵呵,孟嘗這風流倜儻之人,幸無以管虧天目光如豆,我馮諼依舊是唱得灑脫、吃人夠夠,我就是要你孟嘗來打我做的球!

 (本作品感謝簡諍 國文劉欣 老師現場示範寫作)

二、作文(36分)

生活裡充滿了令人迷惑的人、事、現象……,孔子四十而不惑,那真是大智慧、大人格!平凡的我們是不可能的,但也無妨「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請以「惑」為題,寫一篇結構完整的文章,議論、敘事、抒情皆可,文長不限。

     曹操軍至長阪坡,見敵將張飛昂然獨立於橋上,「惑」。司馬懿引兵西城,見諸葛孔明焚香操琴於敵樓,「惑」。由於有「惑」,所以有「豫」;因為有「豫」,因此能「立」,此乃古今不變之理,「惑」不一定僅止於迷惘,「惑」更多的是謹慎,「惑」更多的是肅靜。有「惑」,人生才有選擇後不同的路徑;有「惑」,人生的不同境遇才有過後值得細細品味,細細啜飲的香醇。

     有人認為「惑」起是因為心不定,「惑」生乃由於志不貫,因此有了長阪坡前曹操的匆匆退兵,引此有了西城縣前,「忙較前軍作後軍,後軍作前軍」,倉皇撤退的司馬懿。只是,令人不解的是,這些為歷史所恥笑的人物,一個成為亂世梟雄,其子曹丕篡漢興漢;一個則被稱為鬼略,其子成為有晉一朝的開 國 君主。「惑乎,懦乎?」非也;「惑乎,敗乎?」亦非然也。

     古人說:「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必有其據,「臨事而懼,好謀能成。」面臨惑事,總該運用各種路徑迎而解之;更深一層的認知,甚至必須有「處事當在有疑處不疑,為學問則當在不疑處有疑。」的精神。運用理性的理論諏議,亦用感性層次的疑難排解,突破自我,創造價值。

     西楚霸王項羽雄氣蓋世,奮力足以舉千鈞之鼎,卻少了對事、對人的戒慎、敏銳,不「惑」的結果,最終僅得以默默演出「霸王別姬」、「自刎烏江」的下場;始皇帝秦嬴一統天下,書同文、車同軌,鑄十二金人於咸陽,如此風發意氣,好不驕氣縱橫?怎奈一夫揭竿,天下覆亂。如此看來,曹操眼見長阪竹林塵土飛揚,橋上卻僅張飛一人,得不惑乎?司馬懿兵臨城下,敵將卻大開城門,輕鬆自如,更得不該惑乎?

     文人至聖孔子曾云其「四十不惑」,難道真的不「惑」?非也。實乃其心堅意定,擇善固執;也正因其「惑」過,因此能夠「豫」,能夠「立」。人生是書本,歷史是借鏡。能讀古人而不為古人所惑,能用古人而不為古人所奴,所有載籍皆似為我書記,閱讀古書,並能化用於日常生活,在平淡中尋「惑」,並進而解之,便是人生最大的生活禪,如此之「惑」,便不僅止於「惑」了。(808字)

 (本作品感謝簡諍 國文蔡恆 老師現場示範寫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j45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