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部分:非選擇題(占45分)

說明:本大題共有二題,請依各題指示作答,答案務必寫在「答案卷」上,並標明題號。

作答務必使用筆尖較粗之黑色墨水的筆書寫,且不得使用鉛筆。

一、文章解讀(占18分)

閱讀框線內文章,回答問題,文長限200字—250字﹙約9行—11行﹚。

途中是認識人生最方便的地方。車中、船上同人行道可說是人生博覽會的三張入場券,可惜許多人把他們當作廢紙,空走了一生的路。我們有一句古話:「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所謂行萬里路自然是指走遍名山大川,通都大邑,但是我覺得換一個解釋也可以。一條路你來往走了幾萬遍,湊成了萬里這個數目,只要你真用了你的眼睛,你就可以算懂得人生的人了。俗語說道:「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我們不幸未得入泮(入泮:就學讀書),只好多走些路,來見見世面罷!對於人生有了清澈的觀照,世上的榮辱禍福不足以擾亂內心的恬靜,我們的心靈因此可以獲得永久的自由;所怕的就是面壁參禪,目不窺路的人們,他們不肯上路,的確是無法可辦。讀書是間接地去了解人生,走路是直接地去了解人生,一落言詮,便非真諦,所以我覺得萬卷書可以擱開不念,萬里路非放步走去不可。﹙改寫自梁遇春〈途中〉﹚

雖然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梁遇春卻主張:「萬卷書可以擱開不念,萬里路非放步走去不可。」他的理由何在?請你解讀他的看法,並加以評論。
範文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現代資訊取得方便迅速,連上網路就可以到達天涯若比鄰,萬里江山、天下學識盡在掌中眼前,然而透過書本或網路獲得的知識大多宛如鏡中花、水中月,很難真正入心。讀了范仲淹的岳陽樓記,讀到雨景的「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岳潛形」,或是日景的「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從字裡行間不難想像景色知多變壯麗,但又比得上身臨岳陽樓上,親眼一觀朝暉夕陰,氣象萬千之大觀。

    書中知識包羅萬象、應有盡有,但汲取了知識尚需身體力行,只有知行合一才能得到真正的學問。


(本作品感謝簡諍國文徐士閔老師現場示範寫作) 

二、作文(占27分)

吳寶春十五歲開始當麵包學徒,經過二十多年各領域、多方面不斷地努力學習、嘗試、創新,終於在2010年,運用臺灣本土食材,以「米釀荔香」麵包獲得「世界麵包大師賽」冠軍殊榮。他說他以後仍會用「很寬很深」的方法繼續研發創作;「很寬」是指學習更多領域,「很深」是指加強基本功。這是吳寶春對寬與深的看法。請你依照自己的體會或見聞,以「寬與深」為題寫一篇文章,議論、記敘、抒情皆可,字數不限。


範文 

對於人生最常聽到的比喻不外乎「人生如夢」、「人生就像一場戲劇」,人生若能用具體的事物做比喻,我認為就是一個立方體,因為它有著長度、寬度、深度(高度),人生的長度為壽命長短、人生的寬度取決見識多寡、人生的深度則是在於技能的涵養程度,然而生命之壽夭卻不是掌握在我等手中,我們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我們可以掌握人生的寬度與深度。

人生的寬度來自於接觸人事物層面的廣泛程度,多方的涉獵可讓自己跳脫既有的囿限,開創新的視野格局,以不同的思維去看待同一件事,自有不同一般的見解,因此人生的寬度也意味著一個人的人生道路有多寬廣,而「君子不器」便是人生寬度的最佳註解,一個人可以不限於一個領域內的發展,既使易地而處也能處之泰然,更可展現其生命的韌度與多元。

而當一個人已有大面向的接觸各方領域之後,便是需要有自己專一精研獨到的技術或內涵,這就是人生的深度。以工作領域來說,人生的深度所呈現的不是只有「行行出狀元」而已,對一項知識或技術的追求也不只有熟能生巧,而是深入追求到一種極致上的完美,「止於至善」雖然緲遠不可捉摸,但它卻是存在於日積月累的點滴努力之中,大至建設,小至泡茶,都有蘊含豐富的內涵深度,一柱之差可以導致高樓傾頹,一水之隔也會令整壺茶失之風味,技藝不分高低,只有深淺而已。

確實,當一個人有一定的人生寬度或深度時,自然名利富貴就伴隨而來,然而這些財富與權勢並不能有助於提昇更高的人生層次,而是自己邁向寬度或深度頂峰的一大考驗,若耽於眼前的享受而不思進取,則人生寬度與深度的探求也就嘎然而止,成就也就僅限現有領域的一隅。

人生的價值非是由財富與權勢來衡量價值,孔子在有限的人生長度中,廣博地學習並有教無類,追求最大的人生寬度,終其一生致力於「仁」的追求,展現出儒家內涵的人生深度,早已是「富貴於我如浮雲」,因而萬世師表受之無愧,「千古流芳」或「三不朽」不一定是人人可達到的結果,但活出自己人生的寬度與深度也是讓自己在悠悠歷史長河中成為一抹絢麗的色彩。

(本作品感謝簡諍國文徐士閔老師現場示範寫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j45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