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章解讀(占18分)

閱讀框線內文章,回答問題,文長限200字—250字﹙約9行—11行﹚。

途中是認識人生最方便的地方。車中、船上同人行道可說是人生博覽會的三張入場券,可惜許多人把他們當作廢紙,空走了一生的路。我們有一句古話:「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所謂行萬里路自然是指走遍名山大川,通都大邑,但是我覺得換一個解釋也可以。一條路你來往走了幾萬遍,湊成了萬里這個數目,只要你真用了你的眼睛,你就可以算懂得人生的人了。俗語說道:「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我們不幸未得入泮(入泮:就學讀書),只好多走些路,來見見世面罷!對於人生有了清澈的觀照,世上的榮辱禍福不足以擾亂內心的恬靜,我們的心靈因此可以獲得永久的自由;所怕的就是面壁參禪,目不窺路的人們,他們不肯上路,的確是無法可辦。讀書是間接地去了解人生,走路是直接地去了解人生,一落言詮,便非真諦,所以我覺得萬卷書可以擱開不念,萬里路非放步走去不可。﹙改寫自梁遇春〈途中〉﹚

雖然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梁遇春卻主張:「萬卷書可以擱開不念,萬里路非放步走去不可。」他的理由何在?請你解讀他的看法,並加以評論。
範文 
  
    人生始於體驗,終於體驗。透過和事物的互動,我們的生命遂從沉寂轉為豐富。舉凡所讀每一本書,都是作者們自身的經歷,我們藉由書本進入他們的世界,也重新檢視自我的生命。

  然而,生命中諸多事件,唯透過自身經歷,才能產生意義。此亦作者言「行萬里路」之要旨。人生如此實際,以至我們必須走上萬里路去了解人生,方能不浪費我們的每一刻。

  因此,我們如何面對自己所經驗的事物呢?行路吧!讓自己成為一個行者,遊走蒼茫的天地,去體察草木中的更迭與開落,並將自身投入其中。我們本為寰宇中之一粟,何不藉著行路,重新開放自己的胸襟,與這片天地一同俯仰呢?

(共231字本作品感謝簡諍國文張文瀚老師現場示範寫作)   

二、作文(占27分)

吳寶春十五歲開始當麵包學徒,經過二十多年各領域、多方面不斷地努力學習、嘗試、創新,終於在2010年,運用臺灣本土食材,以「米釀荔香」麵包獲得「世界麵包大師賽」冠軍殊榮。他說他以後仍會用「很寬很深」的方法繼續研發創作;「很寬」是指學習更多領域,「很深」是指加強基本功。這是吳寶春對寬與深的看法。請你依照自己的體會或見聞,以「寬與深」為題寫一篇文章,議論、記敘、抒情皆可,字數不限。


 範文

 

  時間以流水之姿,將生命不斷推向永恆的彼方。諸多曩昔懷念的,譬如愛惡開闔,或在心底逐漸積累成灘,抑或在俯仰之際,成為拂掠肩頭的數片落葉。人事往返,今昔更迭,既拓展了生命的邊際,更讓自身能以寧靜面對這不斷變異的天地。

  正如窗前不停搖曳的楓槭。時而閃熠著篩透的日光,偶與蟬聲交疊成賦格,屢屢撞擊我怔忡的心。我不禁自問其中的生與滅,究竟如何聯繫每一個即離的心?彷彿這片漠然的天地,在流轉中將我們微渺的愛惡都一併消解。還原成一首無聲的歌,越過回憶與寄盼的傷痛,探入我們意念的深處。

  生滅,開闔,即離。這些生活中隱沒的辭彙,卻在此時不停盤繞我的思緒,促使我必須向它們回應些什麼。然而,當我置身這些詞彙中時,卻發現胸臆中無形承載著偌大的鼓動,盪搖我自詡的心。

  對我而言,天地中的寬闊,不斷檢視我意念的偏礙與萎頓,直至我必須放下一切藏匿的可能,僅能以此將自身投入天地中,遂消解了人我之別,在其中找到寧靜的意義。寧靜便是深入一切生命之途徑。正如那株深埋我心底的楓槭,如此搖曳,交疊,在沉寂的夏天。

(本作品感謝簡諍國文張文瀚老師現場示範寫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j45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