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戰詩?情詩? 師:文學不適考試
【聯合報╱記者修瑞瑩/台南市報導】   簡諍國文   善意引用

知名詩人鄭愁予的「錯誤」,不僅被大陸列入教科書,也是國內多所高中職必讀教材。鄭愁予日前解釋它是一首戰爭閨怨詩,非情詩,引起家長及學生譁然,不知以 後考試該怎麼答題,才是正確答案。

翰林出版社將「錯誤」編入高一下第四課,題解中說這首詩以過客觀點,設想思婦心情,由寂寞、期盼、驚喜到失望,是一首具有戲劇效果的閨怨詩。

國立屏東高中用的也是翰林版本,校長李良末表示,教科書雖點出「錯誤」是閨怨詩,但不少老師根據字面上解讀,認為「錯誤」是首情詩,描寫男友邂逅,卻無法 結合的哀怨。

屏東高中之前考過「錯誤」,問學生「錯誤」是情詩或閨怨詩?答「情詩」才算正確答案。李良末昨天表示,既然作者已親自解釋它是戰爭閨怨詩,不是情詩,他將 與國文老師討論修正,避免學生混淆。

李良末說,閨怨詩是描寫已婚夫婦因故無法長聚首,情詩是指男友朋友無法結合,意思不同。

屏東女中國文老師葉俊谷認為,文學不適合用於考試,也沒有所謂正確答案;他教學生讀「錯誤」時,會指作者寫這首詩時受戰爭所感而創作,但隨時代背景不同, 也詮釋不同意義。

「有衝突才有意義,」台中一中國文老師楊台福表示,鄭愁予仍在世,有機會說出自身創作經驗;像蘇軾、李白這些古人留下的作品,後人也可能解釋錯誤。

楊台福說,文學作品能廣為流傳,是因讀者的想像空間,讓作品賦予更重要價值;紅樓夢、三國演義即是如此,若讀者未參與討論,可能寫了一百年也不會流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j45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