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禮運.大同與小康

     從前孔子參加祭拜天地的蜡(ㄓㄚˋ)祭,等到典禮結束後,他來到城樓上遊覽,遊覽之後,孔子忽然撫心長嘆了一口氣。孔子的嘆息,主要是嘆息魯國祭禮的不完備。言偃(子游)在旁邊,問:「先生為什麼嘆息?」 

孔子回答:「遠古大道實行時,和夏、商、周三代賢君當政時,我孔丘雖然來不及看見,但卻因古書有所記載,我內心還是十分嚮往。當年大道實行的時候,把天下事務看做是天下人的事務,選舉有德有能的人,給與他們仲裁執行能力,出來為人們做事,當時講究信用,追求和平。所以眾人不只親愛他們的父母,不只疼惜他們的子女,還要使所有老年人都得到妥善照顧,壯年人都可以各盡能力,幼年人都健全成長,使社會的弱勢群眾,如鰥夫、寡婦和孤苦、零丁、殘廢的人們都獲得供養,男人、女人都有工作和歸宿。財物不會隨便浪費棄置於地上,也不會都收做私有,大家都願意付出勞力,付出的勞力也不會只為自己勞動。因此,各種陰謀詭計停息而沒有產生的機會,各種強盜匪徒沒機會做壞事,所以人們不管出門或是晚上睡覺,家中大門可以不關,這便叫做『大同』社會。」 

       時至今日,大道已不推行於世了,天下 成為 君王一家一姓的天下了,現在個人只親愛個人自己的父母,只疼惜自己的子女,財物、勞力都成為自利營私的工具,政權的轉移,成為統治者父子相傳、兄弟相及的制度,國家不得已建立城郭溝池作為國防,國家不得已建立禮義觀念作為紀綱---用這些制度,去端正君臣,去篤厚父子,去和睦兄弟,去和諧夫婦,去設置計畫,去規劃田里,去推崇智勇的人,去福利自己。因此反而造成各種陰謀詭計從中產生,導致鬥爭禍亂從此興起。歷代聖王,如禹、湯、文、武、成王、周公,從此便成為了夏、商、周三代諸王中的特選傑出的人物。這六位領袖,沒有一位不是特別重視制度的,憑藉這個標準去表彰人民作對了的事,去成全人民講信用的事,去揭發罪惡,以仁愛作為典型,讓人民講究謙讓,昭示人民生活的正常規範。如果有誰不照規範處事,即使是有地位的人仕,必然會招致人民驅逐,眾人會認為這樣的人仕反而是國家的禍殃,人民都有良好的觀念思想。這便叫做不得已出現的法律治世『小康』社會。」

 

簡諍國文  版權所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j45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